寒武

寒武

又一次与网络病毒交手

一、背景#

公司的网络在前段时间非常不稳定,早上上班的时候会有打不上卡和无法浏览网页的情况。白天也会偶发网络阻塞,经测速,下行速率砍半,上行速率几乎为 0。
起初以为只是电信线路故障与园区早晚高峰网络拥堵所致,但是时间持续之久与频次之高实在令人乍舌。在领导与人事抱怨很多次之后我开始逐渐重视起这一问题。

凭借多年来的经验,我设想了以下几个原因并开始一一排除:

  • 园区电信线路故障或被限速
  • 早高峰设备接入量、并发量高,超出机房设备承载极限
  • 随着公司人数增加,AC 与 AP 过载
  • 春夏气温回升,机房设备温度过高 ++(有几台设备是依靠被动散热,确实有过热降频风险)++

二、尝试解决#

1. 更换线路#

原先公司接入的是电信200M的公网宽带,上行只有30M,而且这片园区大多用的都是电信,早高峰波动的确很大。于是在跟领导简单商量之后直接更换为了联通1000M的宽带,上行速率直接达到了100M

这里吐个槽,联通工作人员太会挑时间了,等了一上午不见人影,离中午快下班的时候火急火燎过来两个师傅。我陪他俩加班干了一个中午,饭都没吃上热乎的,饿死我了。

更换线路的确有用,但是不大,因为第二天早上又出现了阻塞现象。

2. 监控机房设备#

机房大部分的设备的确性能已经不佳,但是令我疑惑的一点是近期公司并没有大量人员入职,并发量也没有出现激增的情况,怎么会在近期突然频繁卡顿呢。在设备后台监控 2 天有余以后,我否决了这个因素,因为硬件性能根本一半都没吃满,温度更是无稽之谈。

3. 更换 AC、AP#

公司的 AC 一直都有个问题,那就是 ++ 吞掉了将近一半的网络带宽 ++。起初因为 AC 网口较多,我将 AC 作为三层交换机来使用,一开始以为是因为 AC 承载能力不够所以导致出口带宽削弱了一半,但是当我拔掉所有不必要的跳线以后,单独测试 AC 仍然只能在局域网跑到一半的速率。索性直接向公司提预算换掉了 AC 与 AP 设备。

AC 选用的是H3C小贝优选RT-UR7208-P-E,AP 选用的是H3C EWP-UAP673。最高带机量 300,也足够公司使用了。换掉之后局域网速率确实跑上来了,也没有再出现之前吞掉局域网一半带宽的情况,但是网络阻塞情况仍然会发生。

==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

三、Clash 端口暴露#

硬件排查过之后,我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软件上。在旁路由上查了查目前全公司的流量出口,上行流量较往月异常增加了20%~30%++ 其实上下行流量当时拜托电信师傅帮忙在电信后台查了一下,但是师傅告诉我并没有问题,于是我在一开始也就疏忽了这一点 ++

在观察到上行流量异常后,我开始在局域网逐个排查哪个 IP 出现了异常情况,起初以为是内部有人在利用公司宽带跑P2PPCDN,但是一顿排查下来局域网 IP 并没有发生上行异常占用的问题,反倒是 Clash 服务列表里面多了几个公网 IP。通过 IP 反向查找域名,我发现这几个 IP 大多是俄罗斯那边的 TV 公司。带着Clash上行流量异常俄罗斯等关键词,我在 Github 上检索到了这样一篇求助帖。这里贴出原帖链接供大家参观

https://github.com/vernesong/OpenClash/issues/2629

::: grid {cols=2}
image

image
:::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公司的旁路由是作为 DMZ 主机来使用的,因此有许多端口暴露在公网,这次的异常上行带宽事件很大概率是被爆破病毒扫描到端口开放,从而使旁路由被当作跳板机或加速机来使用。于是我将 7890 端口关闭,且设置了防火墙规则仅允许局域网设备出口。在观察上行流量后,从 8-9M/s 渐渐的降为 200Kb/s~2M/s,同时测速网站显示上下行带宽已恢复为正常,Clash 中出现的莫名的俄罗斯 IP 也消失了。

== 所以这次的事件就暂且告一段落。==

https://www.xiaohanwu.com/thinking/66276cf3176d45931ddc9e21

四、结语#

虽然这次事件并不是病毒感染,只能算是网络漏洞,但是漏洞最终使用方竟然是俄罗斯一家规模较大的 TV 服务商,不得不让人联想到 TV 服务商与黑客勾结来获得大量非法网络 CDN 加速服务。

纵观国内也有许多不知名且号称免备案的 “高防 CDN”,其因价格低廉且免备案因此受到很多站长的推崇,当时因囊中羞涩也差点考虑这些不知名的 CDN 服务,然而这次的病毒事件让我对这些小 CDN 服务有了全新的看法。

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
原始链接为 https://www.xiaohanwu.com/posts/IT/3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